听着家中亲戚七大姑八大姨的教育,谁谁谁家今年都结婚了,谁谁谁家都生娃了,小妹只想说自己还小,还是个宝宝啊~ 
最近小妹刚好看到BBC拍过的一个纪录片,它通过外国记者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现如今的婚姻世界。 
在中国结婚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义务。 为了结婚,中国人去相亲,去上约会训练班,去整容……为了结婚要买车买房,还要花几年的积蓄来办最盛大的婚礼。 
第一站记者来到合肥,参加了一场相亲大会 
在现场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姓名牌 
BBC记者阐述:在这里,人们用手写的征婚广告,来寻找共度一生的结婚对象。 小妹猜想可能在他们的眼中这样的方式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于是为了更充分的了解中国的“相亲角”,这位记者加入到这个几千人的队伍中,体验一把中国式相亲。 
在活动中,记者碰到一个自认为还不错,一上来就说爱他的小伙。 

直接把记者吓懵了,直说小伙子也太主动了。 

小伙子又干脆俐落的提出想让记者做他的女朋友。 
当记者问他知道“我爱你”是什么意思么? 
他却回答不知道emmmm...... 让小妹说,小伙子你还是太年轻~ 
虽然小伙子不懂什么是爱,但是人家有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和勇敢追求真爱的心 


情话功力也是一百混一百混啊! 
最后还送了一朵快要枯萎的玫瑰给记者 
记者的内心大概是崩溃的吧...... 
BBC记者还在相亲角里采访到一个陪着儿子来相亲的母亲,这位母亲表示自己儿子已经二十八九岁了,在农村想他这么大的,孩子都该很高了。 儿子工作的地方又都是男的,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女孩子。 

母亲又向记者哭诉,现在养个儿子真的不容易,没有房子是结不了婚的 

有时候催的孩子紧了,孩子也会生气 
经过这样一个体验,记者觉得中国式相亲,更像是一种义务,这些卡片上的择偶标准,跟浪漫都没啥关系,女孩希望南方有车有房有高薪。男方想要20出头,长得好看,听话的女孩。 记者又来到北京,参加了一个约会训练班 
这里的老师专门教男人怎样约会追妹子。 
大课讲完后,还有专门一对一辅导 
这个男生从事IT行业,但是他连和异性讲话都有点困难 

男生也说出了他的困扰,在我们小时候,传统教育都是要做一个乖孩子,不可以早恋不可以和异性朋友保持太密切的联系,那样会影响学习。 

但是当你突然工作以后,你的父母就会突然和你说让你赶紧找个女孩,和她生一个孩子。 这是非常不合乎逻辑的事情,哪有人空白一张纸就是情场高手的。 

经过改造后的男生被带到一个广场接受向陌生女孩搭讪要电话的挑战,经过很多次的失败后,男生终于成功的要到一个 
BBC记者认为这样的训练班并没不是在给这些小伙子找艳遇,或者让他们成为花花公子,而是为了找一个伴侣,开始一段认真的恋爱关系,也在于让他们提升自信心。 
紧接着记者来到一个整容医院,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女孩们整容的理由之一是可以极大提升一个姑娘的“结婚潜力”。 

记者采访的这个女生和她年龄相仿,女生似乎很认真的相信改变容貌就能找到男友,结婚成家。 


这个手术需要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完成,所以女生可以看到手术刀靠近她的脸 
记者认为,不仅仅是脱单的压力使得这个女生想要进行手术,如果变的漂亮,在工作上,这也能使得你更加成功。 
记者还参加了一对新人的婚礼,记者说像普遍的中国男人一样,这个男士为他的未婚妻准备了婚房和车。 
在新房中最明显的就是这些婚纱照,它记录着两个新人的爱情 
这场婚礼的花掉的是夫妻俩三四年的工资,大概50万人民币。 
中国的婚礼,就像一场表演,这成为一个大家庭彰显自己富有和社会地位的机会 
记者经过这次的拍摄,明显感觉到,在中国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的婚姻压力,来自于家庭,找到对的另一半,就可以为家族增光,争面子。 
最后,记者说她支持因为想结婚而结婚的人们,不要因为受到压力而去结婚。 

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加上早年独生子女政策和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得中国男女比例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些男生为了娶得称心如意的妻子,就要去奋斗房子,拼搏车子。 婚礼渐渐的变成了更加注重物质条件,而不是两个人的感觉和家人们的祝福。这不是婚礼原本应该有的意义,不要让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你的幸福,对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